作者: 胡德光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5-08-09 08:43
发展出题目,改革做文章,开放增活力。今年以来,我市聚力实施改革开放攻坚工程,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,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不断涌现。
“同志,你好,我的社保卡丢了,刚办了一张新卡,现在每个月都领着退休金,新卡号还需要到人社部门报备吗?”“您这种情况是不用向人社部门报备的,系统会自动提取您最新的社保卡金融账户,养老金会打到您最新的社保卡上。”日前,工作人员就更换社保卡问题,耐心解答市民的疑问。
“社保卡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,既是‘市民卡’,也是‘民生卡’,更是关爱群众的‘连心卡’,养老金、失业金等各项待遇均通过社保卡发放。但长时间以来,社保卡到期或丢失更换后,需持卡群众再跑一趟人社部门报备最新的社保卡号。对于居住在外地或者行动不便的群众来说,有诸多不便。”市人社局负责同志表示。
为破解这一难题,今年5月,市人社局联合市社保中心、银行,通过打通社保系统和社保卡系统壁垒,实现了社保卡金融账户数据交互共享。群众更换社保卡后,系统可自动关联最新卡号,无需再到人社部门报备,真正实现了“信息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。目前,全市已实现所有社保待遇办理自动提取社保卡金融账户,每年约减少13万件业务办理量,极大提升了社保服务效能。
改革,是时代的最强音。今年的“新春第一会”,以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强调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,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、向创新要活力,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今年,我市全面落实上级部署,谋划推出重点改革任务100项,形成制度成果46项;同时强化试点示范带动,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4项,首次实施市级改革试点15项。特别是市委改革办联合市大数据局等15个市直部门,在全省率先探索“公共数据资源登记”工作试点等15项市级“微改革”“微创新”,将老年公交卡年审、社保卡报备等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事项,郑重摆上改革议程的重要位置,让改革的温暖底色更加耀眼。
“改革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科学的方法和高效的机制。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,树立‘大改革观’,用好以‘问题倒逼改革’的辩证逻辑,把改革资源投放到发展最迫切、矛盾最集中、群众最关切的领域,更好地激发各级锐意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”市委副秘书长、市委政研室主任、改革办副主任郭庆东表示。
如果说,改革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,那么,开放则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活力。
日前,54箱国外电子配件经长龙航空GJ8008“中国香港—杭州”航班转运至GJ8647“杭州—菏泽”航班,落地菏泽牡丹机场后,完成清关并交付客户。这标志着菏泽牡丹机场“中国香港—杭州—菏泽”跨境货物转关运输通道顺利开通。目前,菏泽牡丹机场已开通“达卡—广州—菏泽”“仰光—广州—菏泽”“菏泽—广州—洛杉矶”“菏泽—广州—纽约”等多条跨境货物转关运输通道,为区域资源互补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。
今年以来,围绕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,我市制定出台支持鲁西新区发展30条意见,赋能新区扩开放、增活力;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支持市属国企布局新疆、开拓中亚;加快济铁物流园数智化改造步伐,保税物流中心通关效率持续提升;在菏泽牡丹机场建成全国首个非口岸机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,开通跨境货物转关运输通道,进出口成本大幅下降;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、华交会等境内外展会,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43家。
越来越开放的菏泽,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,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70.8亿元、同比增长28.4%,增速居全省第2位,有效支撑了经济平稳增长。
“身边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了,10年来,我们公司积极发挥产业链‘链主’作用,招引供应链的3家企业一起到武胜桥镇投资兴业。”谈到投资环境,位于东明县武胜桥镇的菏泽永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。
对于营商环境的变化,隆世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丁路桥也感同身受。他告诉记者,当地有关部门会不定期来到公司走访调研,通过“面对面”恳谈,了解企业发展现况,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需求进行现场解答,并对企业整体运转提出意见建议,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现如今,从精细化工到新材料制造,一个个优质项目在武胜桥镇落地生根、茁壮成长,这背后,离不开该镇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保障。
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、企业健康发展,武胜桥镇实行“一对一”服务机制,从项目审批到建设施工全程跟踪协调,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。同时,当地还不断简化审批流程,提高办事效率。截至目前,该镇已有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,覆盖精细化工、新材料制造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。
一域之变,折射全局之进。今年,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年初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,隆重表彰5位杰出企业家、20位优秀青年企业家,尊商爱商氛围更加浓厚;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,持续完善领导包保、“吹哨报到”、“三亮”专题行动等工作机制,建立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典范项目库,推出15个特色场景,集成服务办理环节大幅压减;深入推进规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,推广应用涉企执法检查“一张网”,合并压减入企检查近三分之一……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,用“营商温度”培育出“近悦远来”的发展热土。
改革不停顿、开放不止步。立足新的历史起点,我市将继续抢抓发展机遇,革故鼎新,劈波斩浪,以更大魄力和智慧深化改革开放,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。 记者 胡德光